化學性質
熔點 ?175 °C
FEMA ?3669
儲存條件 ?2-8°C
穩(wěn)定性 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.
CAS 數(shù)據(jù)庫 4691-65-0(CAS DataBase Reference)
EPA化學物質信息 5'-Inosinic acid, disodium salt(4691-65-0)
肌苷酸二鈉 用途與合成方法
鑒別試驗 紫外吸光度 用0.01mol/L鹽酸配制1/50000試樣液,該溶液在波長250nm±2nm處有最大吸收值。A250/A260為1.55~1.65,A280/A260為0.2~0.3。
核糖試驗及有機磷酸鹽試驗均陽性,方法同“02006,5L鳥苷酸二鈉”。
鈉鹽反應陽性(IT-28)。
溶解性 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.
含量分析 準確稱取試樣約500mg,移入1000ml容量瓶內(nèi),用0.01mol/L鹽酸溶解后定容,混合。取此溶液10.0 ml移入250ml容量瓶中,以0.01mol/L鹽酸定容,混合。用0.01mol/L鹽酸液作為對照樣,在波長250nin處測吸光度(A),液層寬1crn。試樣中肌苷酸二鈉(C10H11N4Na2O8P)的含量按下式計算:
肌苷酸二鈉含量(%)=A/310×25000/試樣量(mg)×100/(100-水分(%)) ×100
毒性 ADI不作特殊規(guī)定(FAO/WHO,2001)。
LD5014.4g/kg(大鼠,經(jīng)口)。
0.1%~1.0%飼料量慢性試驗飼養(yǎng)大鼠6個月后,體重增加,血漿、肝、腎、脾、睪丸、心、肺等重量及組織均無異?,F(xiàn)象。安全性高??砂踩糜谑称?FDA,§172.535,2000)。
EEC—HACSG規(guī)定不得用于嬰幼兒食品。
使用限量 GB 2760—96:各類食品,以GMP為限。
FAO/WHO(1994):午餐肉、火腿、咸肉等肉類
化學性質 ?無色至白色結晶,或白色結晶性粉末。平均含7.5個分子的結晶水。無臭,有特殊滋味。味覺閾值0.012%。不潮解。熔點不明顯,180℃時呈褐色,230℃左右時分解。性穩(wěn)定,在一般食品加工條件下(Ph值為4~7)、100℃加熱1h無分解現(xiàn)象。與L-谷氨酸鈉對鮮味有相乘效應(如以肌苷酸鈉與L-谷氨酸鈉之比為1:7,即有明顯增強鮮味的效果)。其鹽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50nm士2nm。遇動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鮮味。44℃開始失去結晶水,120℃以上成無水物。易溶于水(13g/100ml,20℃),水溶液呈中性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
天然品存在于鮪魚等中。
用途 ?鮮味劑。如在醬油中加入5~10萬分之一,即呈特殊鮮味。一般均與味精、鳥苷酸鈉等合用,以提高增鮮效果。
用途 ?肌苷酸鈉液時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較少單獨應用,常與味精一起混合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飼料、食品添加劑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肌苷酸鈉也是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單獨應用較少,常與味精混合一起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食品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急慢性肝病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方法一、肌苷酸脫磷酸法
肌苷酸二鈉的制備 棒狀桿菌269發(fā)酵,發(fā)酵液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,加乙醇,pH7-7.5條件下結晶可得肌苷酸二鈉。
棒狀桿菌269[發(fā)酵]→發(fā)酵液[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]→濃縮液[乙醇]→[pH7-7.5]肌苷酸二鈉
肌苷粗品的制備 在乙酸緩沖液中,調(diào)pH5.4-5.6,加壓137-147kPa,脫磷酸5h,可得肌苷粗品。
肌苷酸二鈉[乙酸,加壓]→肌苷
精制 蒸餾水溶解,pH=6,重結晶,可得精品。
方法二、一步發(fā)酵法
菌株選育 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移接到斜面培養(yǎng)基上,30-32℃培養(yǎng)48h。斜面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1%,蛋白胨0.4%,酵母浸膏0.7%,牛肉浸膏1.4%,瓊脂2%,在pH7、120℃滅菌20min。
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[斜面培養(yǎng)]→[30-32℃, 48h]菌種斜面
種子培養(yǎng)
一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2%,蛋白胨1%,酵母浸膏1%,玉米漿0.5%,尿素0.5%,氯化鈉0.25%。滅菌前pH 7,用1L三角瓶裝150ml培養(yǎng)基,115℃滅菌15min。每個三角瓶中接入白金耳環(huán)菌苔,在往復式搖床上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8h。
二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同一級種子,放大5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25L,接種量 3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2-15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,生長菌指標 A(650nm)=0.78,pH=6.4-6.6。
菌種斜面[搖床振蕩]→[pH7, 32℃±1℃, 18h]一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6.4-6.6, 32℃±1℃, 12-15h]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
發(fā)酵 50L不銹鋼標準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尿素0.4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硫酸銨1.5%,有機硅油0.05%。pH=7,接種量0.9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93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5V/(V·min)。50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0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硫酸銨1.5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碳酸鈣1%,有機硅油小于0.3%。pH=7,接種量7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75h,攪拌速度23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。
20000L 發(fā)酵罐,培養(yǎng)基同上,接種量2.5%, 35℃±5℃培養(yǎng)83h。
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93h]發(fā)酵液[5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75h]發(fā)酵液[200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5℃±1℃, 83h]發(fā)酵液
提取、吸附、洗脫 將發(fā)酵液30-40L 調(diào)pH=2.5-3,連同菌體通過2個串聯(lián)的3.5kg 732H樹脂柱吸附。用相當于樹脂總體積3倍的pH 3水洗1次,把兩柱分開,用pH 3水把肌苷洗脫下來,再經(jīng)769活性炭柱吸附肌苷,先用2-3倍體積的水洗滌,再用70-80℃水洗,70-80℃,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浸泡30min,最后用0.0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洗脫肌苷,收集洗脫液,真空濃縮,pH11或6放置,過濾,得粗品。
發(fā)酵液[732樹脂柱]→[pH2.5-3]吸附物[水]→[pH2.5-3]洗脫液[769活性炭柱]→吸附物[蒸餾水,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[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洗脫液[濃縮結晶]→[pH11或6]肌苷粗品
精制 將粗品配成5%-10%的溶液,加熱溶解,抽濾,冷卻,過濾,少量水洗,烘干,即得肌苷精制品。
肌苷粗品[蒸餾水]→[重結晶]肌苷成品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,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的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核苷酸、3’-核苷酸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
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~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~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~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;加熱至900c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~4℃靜置2~3d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值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~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用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%~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~5%。酵母細胞也可在6%、8%的鹽酸中浸提。
RNA水解 在30℃下將橘青霉菌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d,用90L的水抽提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酸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值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、尿苷酸0.18%和胞苷酸0.14%)。
核苷酸的分離 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的等電點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值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-0.05mo1/L I甲酸鈉和0.1 mol/L甲酸-0.1 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 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的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~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L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主要采用的發(fā)酵法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直接發(fā)酵法——一步法 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二步法 以60~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~32℃、Ph=5~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1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。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得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、3’-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(1)RNA的提取。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%-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-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-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,加熱至90℃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-4℃靜置2-3天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-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容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-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-5%酵母細胞也可在6%-8%的鹽酸中浸提。
(2)RNA水解。在30℃下將橘青霉素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天,用90L的水提取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算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和胞苷酸0.14%)。
(3)核苷酸的分離。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等電的性質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+和0.1mol/L甲酸+0.1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(4)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。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-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2 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’-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采用的發(fā)酵法主要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家教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(1)直接生產(chǎn)發(fā)酵—— 一步法。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(2)二步法。以60-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-32℃、PH=5-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、分離而得。
淀粉糖化液(葡萄糖)經(jīng)直接發(fā)酵法制得肌苷酸,作選擇性羥基磷酸化,再精制中和成鈉鹽后結晶而得。
安全信息
危險品標志 ?T,Xi
危險類別碼 ?23/24/25-36/37/38
安全說明 ?22-26-36-45
WGK Germany ?3
RTECS號 NM7519500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密度 :2.31g/cm3
沸點 :851.4oC at 760 mmHg
熔點 :175 ℃
分子式 :C10H11N4Na?O8P
分子量 :392.170
閃點 :468.7oC
精確質量 :392.010986
PSA :195.49000
外觀性狀 :白色粉末
儲存條件 :
2-8℃ ,避光,通風干燥處,密封保存
穩(wěn)定性 :
常溫常壓下穩(wěn)定,無色至白色結晶,或白色結晶性粉末。平均含7.5個分子的結晶水。無臭,有特殊滋味。味覺閾值0.012%。不潮解。熔點不明顯,180℃時呈褐色,230℃左右時分解。性穩(wěn)定,在一般食品加工條件下(Ph值為4~7)、100℃加熱1h無分解現(xiàn)象。與L-谷氨酸鈉對鮮味有相乘效應(如以肌苷酸鈉與L-谷氨酸鈉之比為1:7,即有明顯增強鮮味的效果)。其鹽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50nm士2nm。遇動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鮮味。44℃開始失去結晶水,120℃以上成無水物。易溶于水(13g/100ml,20℃),水溶液呈中性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
天然品存在于鮪魚等中。
計算化學 :
1、 氫鍵供體數(shù)量:3
2、 氫鍵受體數(shù)量:10
3、 可旋轉化學鍵數(shù)量:3
4、 互變異構體數(shù)量:3
5、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(TPSA):181
6、 重原子數(shù)量:25
7、 表面電荷:0
8、 復雜度:544
9、 同位素原子數(shù)量:0
10、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4
11、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0
12、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0
13、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0
14、 共價鍵單元數(shù)量:3
更多 :
1. 性狀:無色至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,無臭,有魚鮮味。
2. 密度(g/mL,25/4℃):不確定
3. 相對蒸汽密度(g/mL,空氣=1):不確定
4. 熔點(℃):175
5. 沸點(℃,常壓):不確定
6. 沸點(℃,5.2kPa):不確定
7. 折射率:不確定
8. 閃點(℃):不確定
9. 比旋光度(o ):不確定
10. 自燃點或引燃溫度(℃):不確定
11. 蒸氣壓(kPa,25℃):不確定
12. 飽和蒸氣壓(kPa,60℃):不確定
13. 燃燒熱(KJ/mol):不確定
14. 臨界溫度(℃):不確定
15. 臨界壓力(KPa):不確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數(shù)的對數(shù)值:不確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不確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不確定
19. 溶解性:稍有吸潮性,易溶于水(20℃,13g/100mL),微溶于乙醇和乙醚。5%的水溶液ph值為7.0~8.5。
FEMA ?3669
儲存條件 ?2-8°C
穩(wěn)定性 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.
CAS 數(shù)據(jù)庫 4691-65-0(CAS DataBase Reference)
EPA化學物質信息 5'-Inosinic acid, disodium salt(4691-65-0)
肌苷酸二鈉 用途與合成方法
鑒別試驗 紫外吸光度 用0.01mol/L鹽酸配制1/50000試樣液,該溶液在波長250nm±2nm處有最大吸收值。A250/A260為1.55~1.65,A280/A260為0.2~0.3。
核糖試驗及有機磷酸鹽試驗均陽性,方法同“02006,5L鳥苷酸二鈉”。
鈉鹽反應陽性(IT-28)。
溶解性 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.
含量分析 準確稱取試樣約500mg,移入1000ml容量瓶內(nèi),用0.01mol/L鹽酸溶解后定容,混合。取此溶液10.0 ml移入250ml容量瓶中,以0.01mol/L鹽酸定容,混合。用0.01mol/L鹽酸液作為對照樣,在波長250nin處測吸光度(A),液層寬1crn。試樣中肌苷酸二鈉(C10H11N4Na2O8P)的含量按下式計算:
肌苷酸二鈉含量(%)=A/310×25000/試樣量(mg)×100/(100-水分(%)) ×100
毒性 ADI不作特殊規(guī)定(FAO/WHO,2001)。
LD5014.4g/kg(大鼠,經(jīng)口)。
0.1%~1.0%飼料量慢性試驗飼養(yǎng)大鼠6個月后,體重增加,血漿、肝、腎、脾、睪丸、心、肺等重量及組織均無異?,F(xiàn)象。安全性高??砂踩糜谑称?FDA,§172.535,2000)。
EEC—HACSG規(guī)定不得用于嬰幼兒食品。
使用限量 GB 2760—96:各類食品,以GMP為限。
FAO/WHO(1994):午餐肉、火腿、咸肉等肉類
化學性質 ?無色至白色結晶,或白色結晶性粉末。平均含7.5個分子的結晶水。無臭,有特殊滋味。味覺閾值0.012%。不潮解。熔點不明顯,180℃時呈褐色,230℃左右時分解。性穩(wěn)定,在一般食品加工條件下(Ph值為4~7)、100℃加熱1h無分解現(xiàn)象。與L-谷氨酸鈉對鮮味有相乘效應(如以肌苷酸鈉與L-谷氨酸鈉之比為1:7,即有明顯增強鮮味的效果)。其鹽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50nm士2nm。遇動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鮮味。44℃開始失去結晶水,120℃以上成無水物。易溶于水(13g/100ml,20℃),水溶液呈中性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
天然品存在于鮪魚等中。
用途 ?鮮味劑。如在醬油中加入5~10萬分之一,即呈特殊鮮味。一般均與味精、鳥苷酸鈉等合用,以提高增鮮效果。
用途 ?肌苷酸鈉液時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較少單獨應用,常與味精一起混合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飼料、食品添加劑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肌苷酸鈉也是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單獨應用較少,常與味精混合一起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食品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急慢性肝病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方法一、肌苷酸脫磷酸法
肌苷酸二鈉的制備 棒狀桿菌269發(fā)酵,發(fā)酵液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,加乙醇,pH7-7.5條件下結晶可得肌苷酸二鈉。
棒狀桿菌269[發(fā)酵]→發(fā)酵液[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]→濃縮液[乙醇]→[pH7-7.5]肌苷酸二鈉
肌苷粗品的制備 在乙酸緩沖液中,調(diào)pH5.4-5.6,加壓137-147kPa,脫磷酸5h,可得肌苷粗品。
肌苷酸二鈉[乙酸,加壓]→肌苷
精制 蒸餾水溶解,pH=6,重結晶,可得精品。
方法二、一步發(fā)酵法
菌株選育 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移接到斜面培養(yǎng)基上,30-32℃培養(yǎng)48h。斜面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1%,蛋白胨0.4%,酵母浸膏0.7%,牛肉浸膏1.4%,瓊脂2%,在pH7、120℃滅菌20min。
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[斜面培養(yǎng)]→[30-32℃, 48h]菌種斜面
種子培養(yǎng)
一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2%,蛋白胨1%,酵母浸膏1%,玉米漿0.5%,尿素0.5%,氯化鈉0.25%。滅菌前pH 7,用1L三角瓶裝150ml培養(yǎng)基,115℃滅菌15min。每個三角瓶中接入白金耳環(huán)菌苔,在往復式搖床上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8h。
二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同一級種子,放大5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25L,接種量 3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2-15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,生長菌指標 A(650nm)=0.78,pH=6.4-6.6。
菌種斜面[搖床振蕩]→[pH7, 32℃±1℃, 18h]一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6.4-6.6, 32℃±1℃, 12-15h]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
發(fā)酵 50L不銹鋼標準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尿素0.4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硫酸銨1.5%,有機硅油0.05%。pH=7,接種量0.9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93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5V/(V·min)。50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0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硫酸銨1.5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碳酸鈣1%,有機硅油小于0.3%。pH=7,接種量7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75h,攪拌速度23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。
20000L 發(fā)酵罐,培養(yǎng)基同上,接種量2.5%, 35℃±5℃培養(yǎng)83h。
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93h]發(fā)酵液[5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75h]發(fā)酵液[200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5℃±1℃, 83h]發(fā)酵液
提取、吸附、洗脫 將發(fā)酵液30-40L 調(diào)pH=2.5-3,連同菌體通過2個串聯(lián)的3.5kg 732H樹脂柱吸附。用相當于樹脂總體積3倍的pH 3水洗1次,把兩柱分開,用pH 3水把肌苷洗脫下來,再經(jīng)769活性炭柱吸附肌苷,先用2-3倍體積的水洗滌,再用70-80℃水洗,70-80℃,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浸泡30min,最后用0.0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洗脫肌苷,收集洗脫液,真空濃縮,pH11或6放置,過濾,得粗品。
發(fā)酵液[732樹脂柱]→[pH2.5-3]吸附物[水]→[pH2.5-3]洗脫液[769活性炭柱]→吸附物[蒸餾水,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[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洗脫液[濃縮結晶]→[pH11或6]肌苷粗品
精制 將粗品配成5%-10%的溶液,加熱溶解,抽濾,冷卻,過濾,少量水洗,烘干,即得肌苷精制品。
肌苷粗品[蒸餾水]→[重結晶]肌苷成品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,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的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核苷酸、3’-核苷酸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
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~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~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~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;加熱至900c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~4℃靜置2~3d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值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~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用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%~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~5%。酵母細胞也可在6%、8%的鹽酸中浸提。
RNA水解 在30℃下將橘青霉菌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d,用90L的水抽提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酸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值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、尿苷酸0.18%和胞苷酸0.14%)。
核苷酸的分離 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的等電點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值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-0.05mo1/L I甲酸鈉和0.1 mol/L甲酸-0.1 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 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的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~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L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主要采用的發(fā)酵法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直接發(fā)酵法——一步法 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二步法 以60~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~32℃、Ph=5~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1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。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得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、3’-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(1)RNA的提取。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%-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-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-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,加熱至90℃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-4℃靜置2-3天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-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容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-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-5%酵母細胞也可在6%-8%的鹽酸中浸提。
(2)RNA水解。在30℃下將橘青霉素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天,用90L的水提取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算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和胞苷酸0.14%)。
(3)核苷酸的分離。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等電的性質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+和0.1mol/L甲酸+0.1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(4)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。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-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2 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’-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采用的發(fā)酵法主要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家教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(1)直接生產(chǎn)發(fā)酵—— 一步法。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(2)二步法。以60-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-32℃、PH=5-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、分離而得。
淀粉糖化液(葡萄糖)經(jīng)直接發(fā)酵法制得肌苷酸,作選擇性羥基磷酸化,再精制中和成鈉鹽后結晶而得。
安全信息
危險品標志 ?T,Xi
危險類別碼 ?23/24/25-36/37/38
安全說明 ?22-26-36-45
WGK Germany ?3
RTECS號 NM7519500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密度 :2.31g/cm3
沸點 :851.4oC at 760 mmHg
熔點 :175 ℃
分子式 :C10H11N4Na?O8P
分子量 :392.170
閃點 :468.7oC
精確質量 :392.010986
PSA :195.49000
外觀性狀 :白色粉末
儲存條件 :
2-8℃ ,避光,通風干燥處,密封保存
穩(wěn)定性 :
常溫常壓下穩(wěn)定,無色至白色結晶,或白色結晶性粉末。平均含7.5個分子的結晶水。無臭,有特殊滋味。味覺閾值0.012%。不潮解。熔點不明顯,180℃時呈褐色,230℃左右時分解。性穩(wěn)定,在一般食品加工條件下(Ph值為4~7)、100℃加熱1h無分解現(xiàn)象。與L-谷氨酸鈉對鮮味有相乘效應(如以肌苷酸鈉與L-谷氨酸鈉之比為1:7,即有明顯增強鮮味的效果)。其鹽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50nm士2nm。遇動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鮮味。44℃開始失去結晶水,120℃以上成無水物。易溶于水(13g/100ml,20℃),水溶液呈中性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
天然品存在于鮪魚等中。
計算化學 :
1、 氫鍵供體數(shù)量:3
2、 氫鍵受體數(shù)量:10
3、 可旋轉化學鍵數(shù)量:3
4、 互變異構體數(shù)量:3
5、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(TPSA):181
6、 重原子數(shù)量:25
7、 表面電荷:0
8、 復雜度:544
9、 同位素原子數(shù)量:0
10、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4
11、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0
12、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0
13、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(shù)量:0
14、 共價鍵單元數(shù)量:3
更多 :
1. 性狀:無色至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,無臭,有魚鮮味。
2. 密度(g/mL,25/4℃):不確定
3. 相對蒸汽密度(g/mL,空氣=1):不確定
4. 熔點(℃):175
5. 沸點(℃,常壓):不確定
6. 沸點(℃,5.2kPa):不確定
7. 折射率:不確定
8. 閃點(℃):不確定
9. 比旋光度(o ):不確定
10. 自燃點或引燃溫度(℃):不確定
11. 蒸氣壓(kPa,25℃):不確定
12. 飽和蒸氣壓(kPa,60℃):不確定
13. 燃燒熱(KJ/mol):不確定
14. 臨界溫度(℃):不確定
15. 臨界壓力(KPa):不確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數(shù)的對數(shù)值:不確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不確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不確定
19. 溶解性:稍有吸潮性,易溶于水(20℃,13g/100mL),微溶于乙醇和乙醚。5%的水溶液ph值為7.0~8.5。
危險屬性
提示語 危險
危險有害信息 H227
H290
:可能腐蝕金屬
H314
:造成嚴重皮膚灼傷和眼損傷
注意 P210
:遠離明火/熱表面。
P234
: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。
P260
:不要吸入。
P264
:作業(yè)后徹底清洗雙手。
P280
:戴防護手套/穿防護服/戴防護眼罩/戴防護面具。
P301+P330+P331
:如誤吞咽:漱口。不要誘導嘔吐。
P303+P361+P353
:如皮膚(或頭發(fā))沾染:立即去除/脫掉所有沾染的衣物。用水清洗皮膚/淋浴。
P304+P340
:如誤吸入:將受害人轉移到空氣新鮮處,保持呼吸舒適的休息姿勢。
P305+P351+P338
:如進入眼睛:用水小心沖洗幾分鐘。如戴隱形眼鏡并可方便地取出,取出隱形眼鏡。繼續(xù)沖洗。
P310
:立即呼叫解毒中心/醫(yī)生。
P363
: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。
P390
:吸收溢出物,防止材料損壞。
P403+P235
: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。保持低溫。
P405
:存放處須加鎖。
P501
:通過當?shù)卣跈嗟膹U棄管理部門廢棄內(nèi)容物/容器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危害碼 (歐洲) :T: Toxic;
風險聲明 (歐洲) :R23/24/25; R36/37/38
安全聲明 (歐洲) :S22-S26-S36-S45
WGK德國 :3
RTECS號 :NM7519500
包裝等級 :II; III
海關編碼 :2103909000
危險有害信息 H227
H290
:可能腐蝕金屬
H314
:造成嚴重皮膚灼傷和眼損傷
注意 P210
:遠離明火/熱表面。
P234
: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。
P260
:不要吸入。
P264
:作業(yè)后徹底清洗雙手。
P280
:戴防護手套/穿防護服/戴防護眼罩/戴防護面具。
P301+P330+P331
:如誤吞咽:漱口。不要誘導嘔吐。
P303+P361+P353
:如皮膚(或頭發(fā))沾染:立即去除/脫掉所有沾染的衣物。用水清洗皮膚/淋浴。
P304+P340
:如誤吸入:將受害人轉移到空氣新鮮處,保持呼吸舒適的休息姿勢。
P305+P351+P338
:如進入眼睛:用水小心沖洗幾分鐘。如戴隱形眼鏡并可方便地取出,取出隱形眼鏡。繼續(xù)沖洗。
P310
:立即呼叫解毒中心/醫(yī)生。
P363
: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。
P390
:吸收溢出物,防止材料損壞。
P403+P235
: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。保持低溫。
P405
:存放處須加鎖。
P501
:通過當?shù)卣跈嗟膹U棄管理部門廢棄內(nèi)容物/容器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危害碼 (歐洲) :T: Toxic;
風險聲明 (歐洲) :R23/24/25; R36/37/38
安全聲明 (歐洲) :S22-S26-S36-S45
WGK德國 :3
RTECS號 :NM7519500
包裝等級 :II; III
海關編碼 :2103909000
質量標準
熔點 ?175 °C
FEMA ?3669
儲存條件 ?2-8°C
穩(wěn)定性 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.
CAS 數(shù)據(jù)庫 4691-65-0(CAS DataBase Reference)
EPA化學物質信息 5'-Inosinic acid, disodium salt(4691-65-0)
肌苷酸二鈉 用途與合成方法
鑒別試驗 紫外吸光度 用0.01mol/L鹽酸配制1/50000試樣液,該溶液在波長250nm±2nm處有最大吸收值。A250/A260為1.55~1.65,A280/A260為0.2~0.3。
核糖試驗及有機磷酸鹽試驗均陽性,方法同“02006,5L鳥苷酸二鈉”。
鈉鹽反應陽性(IT-28)。
溶解性 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.
含量分析 準確稱取試樣約500mg,移入1000ml容量瓶內(nèi),用0.01mol/L鹽酸溶解后定容,混合。取此溶液10.0 ml移入250ml容量瓶中,以0.01mol/L鹽酸定容,混合。用0.01mol/L鹽酸液作為對照樣,在波長250nin處測吸光度(A),液層寬1crn。試樣中肌苷酸二鈉(C10H11N4Na2O8P)的含量按下式計算:
肌苷酸二鈉含量(%)=A/310×25000/試樣量(mg)×100/(100-水分(%)) ×100
毒性 ADI不作特殊規(guī)定(FAO/WHO,2001)。
LD5014.4g/kg(大鼠,經(jīng)口)。
0.1%~1.0%飼料量慢性試驗飼養(yǎng)大鼠6個月后,體重增加,血漿、肝、腎、脾、睪丸、心、肺等重量及組織均無異常現(xiàn)象。安全性高??砂踩糜谑称?FDA,§172.535,2000)。
EEC—HACSG規(guī)定不得用于嬰幼兒食品。
使用限量 GB 2760—96:各類食品,以GMP為限。
FAO/WHO(1994):午餐肉、火腿、咸肉等肉類
化學性質 ?無色至白色結晶,或白色結晶性粉末。平均含7.5個分子的結晶水。無臭,有特殊滋味。味覺閾值0.012%。不潮解。熔點不明顯,180℃時呈褐色,230℃左右時分解。性穩(wěn)定,在一般食品加工條件下(Ph值為4~7)、100℃加熱1h無分解現(xiàn)象。與L-谷氨酸鈉對鮮味有相乘效應(如以肌苷酸鈉與L-谷氨酸鈉之比為1:7,即有明顯增強鮮味的效果)。其鹽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50nm士2nm。遇動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鮮味。44℃開始失去結晶水,120℃以上成無水物。易溶于水(13g/100ml,20℃),水溶液呈中性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
天然品存在于鮪魚等中。
用途 ?鮮味劑。如在醬油中加入5~10萬分之一,即呈特殊鮮味。一般均與味精、鳥苷酸鈉等合用,以提高增鮮效果。
用途 ?肌苷酸鈉液時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較少單獨應用,常與味精一起混合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飼料、食品添加劑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肌苷酸鈉也是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單獨應用較少,常與味精混合一起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食品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急慢性肝病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方法一、肌苷酸脫磷酸法
肌苷酸二鈉的制備 棒狀桿菌269發(fā)酵,發(fā)酵液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,加乙醇,pH7-7.5條件下結晶可得肌苷酸二鈉。
棒狀桿菌269[發(fā)酵]→發(fā)酵液[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]→濃縮液[乙醇]→[pH7-7.5]肌苷酸二鈉
肌苷粗品的制備 在乙酸緩沖液中,調(diào)pH5.4-5.6,加壓137-147kPa,脫磷酸5h,可得肌苷粗品。
肌苷酸二鈉[乙酸,加壓]→肌苷
精制 蒸餾水溶解,pH=6,重結晶,可得精品。
方法二、一步發(fā)酵法
菌株選育 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移接到斜面培養(yǎng)基上,30-32℃培養(yǎng)48h。斜面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1%,蛋白胨0.4%,酵母浸膏0.7%,牛肉浸膏1.4%,瓊脂2%,在pH7、120℃滅菌20min。
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[斜面培養(yǎng)]→[30-32℃, 48h]菌種斜面
種子培養(yǎng)
一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2%,蛋白胨1%,酵母浸膏1%,玉米漿0.5%,尿素0.5%,氯化鈉0.25%。滅菌前pH 7,用1L三角瓶裝150ml培養(yǎng)基,115℃滅菌15min。每個三角瓶中接入白金耳環(huán)菌苔,在往復式搖床上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8h。
二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同一級種子,放大5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25L,接種量 3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2-15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,生長菌指標 A(650nm)=0.78,pH=6.4-6.6。
菌種斜面[搖床振蕩]→[pH7, 32℃±1℃, 18h]一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6.4-6.6, 32℃±1℃, 12-15h]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
發(fā)酵 50L不銹鋼標準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尿素0.4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硫酸銨1.5%,有機硅油0.05%。pH=7,接種量0.9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93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5V/(V·min)。50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0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硫酸銨1.5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碳酸鈣1%,有機硅油小于0.3%。pH=7,接種量7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75h,攪拌速度23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。
20000L 發(fā)酵罐,培養(yǎng)基同上,接種量2.5%, 35℃±5℃培養(yǎng)83h。
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93h]發(fā)酵液[5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75h]發(fā)酵液[200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5℃±1℃, 83h]發(fā)酵液
提取、吸附、洗脫 將發(fā)酵液30-40L 調(diào)pH=2.5-3,連同菌體通過2個串聯(lián)的3.5kg 732H樹脂柱吸附。用相當于樹脂總體積3倍的pH 3水洗1次,把兩柱分開,用pH 3水把肌苷洗脫下來,再經(jīng)769活性炭柱吸附肌苷,先用2-3倍體積的水洗滌,再用70-80℃水洗,70-80℃,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浸泡30min,最后用0.0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洗脫肌苷,收集洗脫液,真空濃縮,pH11或6放置,過濾,得粗品。
發(fā)酵液[732樹脂柱]→[pH2.5-3]吸附物[水]→[pH2.5-3]洗脫液[769活性炭柱]→吸附物[蒸餾水,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[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洗脫液[濃縮結晶]→[pH11或6]肌苷粗品
精制 將粗品配成5%-10%的溶液,加熱溶解,抽濾,冷卻,過濾,少量水洗,烘干,即得肌苷精制品。
肌苷粗品[蒸餾水]→[重結晶]肌苷成品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,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的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核苷酸、3’-核苷酸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
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~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~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~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;加熱至900c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~4℃靜置2~3d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值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~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用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%~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~5%。酵母細胞也可在6%、8%的鹽酸中浸提。
RNA水解 在30℃下將橘青霉菌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d,用90L的水抽提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酸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值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、尿苷酸0.18%和胞苷酸0.14%)。
核苷酸的分離 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的等電點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值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-0.05mo1/L I甲酸鈉和0.1 mol/L甲酸-0.1 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 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的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~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L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主要采用的發(fā)酵法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直接發(fā)酵法——一步法 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二步法 以60~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~32℃、Ph=5~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1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。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得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、3’-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(1)RNA的提取。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%-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-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-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,加熱至90℃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-4℃靜置2-3天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-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容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-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-5%酵母細胞也可在6%-8%的鹽酸中浸提。
(2)RNA水解。在30℃下將橘青霉素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天,用90L的水提取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算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和胞苷酸0.14%)。
(3)核苷酸的分離。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等電的性質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+和0.1mol/L甲酸+0.1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(4)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。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-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2 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’-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采用的發(fā)酵法主要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家教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(1)直接生產(chǎn)發(fā)酵—— 一步法。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(2)二步法。以60-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-32℃、PH=5-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、分離而得。
淀粉糖化液(葡萄糖)經(jīng)直接發(fā)酵法制得肌苷酸,作選擇性羥基磷酸化,再精制中和成鈉鹽后結晶而得。
安全信息
危險品標志 ?T,Xi
危險類別碼 ?23/24/25-36/37/38
安全說明 ?22-26-36-45
WGK Germany ?3
RTECS號 NM7519500
FEMA ?3669
儲存條件 ?2-8°C
穩(wěn)定性 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.
CAS 數(shù)據(jù)庫 4691-65-0(CAS DataBase Reference)
EPA化學物質信息 5'-Inosinic acid, disodium salt(4691-65-0)
肌苷酸二鈉 用途與合成方法
鑒別試驗 紫外吸光度 用0.01mol/L鹽酸配制1/50000試樣液,該溶液在波長250nm±2nm處有最大吸收值。A250/A260為1.55~1.65,A280/A260為0.2~0.3。
核糖試驗及有機磷酸鹽試驗均陽性,方法同“02006,5L鳥苷酸二鈉”。
鈉鹽反應陽性(IT-28)。
溶解性 溶于水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.
含量分析 準確稱取試樣約500mg,移入1000ml容量瓶內(nèi),用0.01mol/L鹽酸溶解后定容,混合。取此溶液10.0 ml移入250ml容量瓶中,以0.01mol/L鹽酸定容,混合。用0.01mol/L鹽酸液作為對照樣,在波長250nin處測吸光度(A),液層寬1crn。試樣中肌苷酸二鈉(C10H11N4Na2O8P)的含量按下式計算:
肌苷酸二鈉含量(%)=A/310×25000/試樣量(mg)×100/(100-水分(%)) ×100
毒性 ADI不作特殊規(guī)定(FAO/WHO,2001)。
LD5014.4g/kg(大鼠,經(jīng)口)。
0.1%~1.0%飼料量慢性試驗飼養(yǎng)大鼠6個月后,體重增加,血漿、肝、腎、脾、睪丸、心、肺等重量及組織均無異常現(xiàn)象。安全性高??砂踩糜谑称?FDA,§172.535,2000)。
EEC—HACSG規(guī)定不得用于嬰幼兒食品。
使用限量 GB 2760—96:各類食品,以GMP為限。
FAO/WHO(1994):午餐肉、火腿、咸肉等肉類
化學性質 ?無色至白色結晶,或白色結晶性粉末。平均含7.5個分子的結晶水。無臭,有特殊滋味。味覺閾值0.012%。不潮解。熔點不明顯,180℃時呈褐色,230℃左右時分解。性穩(wěn)定,在一般食品加工條件下(Ph值為4~7)、100℃加熱1h無分解現(xiàn)象。與L-谷氨酸鈉對鮮味有相乘效應(如以肌苷酸鈉與L-谷氨酸鈉之比為1:7,即有明顯增強鮮味的效果)。其鹽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50nm士2nm。遇動植物中磷酸酯酶可分解而失去鮮味。44℃開始失去結晶水,120℃以上成無水物。易溶于水(13g/100ml,20℃),水溶液呈中性,微溶于乙醇,幾乎不溶于乙醚。
天然品存在于鮪魚等中。
用途 ?鮮味劑。如在醬油中加入5~10萬分之一,即呈特殊鮮味。一般均與味精、鳥苷酸鈉等合用,以提高增鮮效果。
用途 ?肌苷酸鈉液時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較少單獨應用,常與味精一起混合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飼料、食品添加劑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肌苷酸鈉也是國內(nèi)外允許使用的呈味劑,單獨應用較少,常與味精混合一起使用,混用時鮮味有相乘的作用。我國規(guī)定可用于各類食品,按生產(chǎn)需要適量使用。
用途 ?主要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急慢性肝病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方法一、肌苷酸脫磷酸法
肌苷酸二鈉的制備 棒狀桿菌269發(fā)酵,發(fā)酵液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,加乙醇,pH7-7.5條件下結晶可得肌苷酸二鈉。
棒狀桿菌269[發(fā)酵]→發(fā)酵液[去菌體,吸附,洗脫,濃縮]→濃縮液[乙醇]→[pH7-7.5]肌苷酸二鈉
肌苷粗品的制備 在乙酸緩沖液中,調(diào)pH5.4-5.6,加壓137-147kPa,脫磷酸5h,可得肌苷粗品。
肌苷酸二鈉[乙酸,加壓]→肌苷
精制 蒸餾水溶解,pH=6,重結晶,可得精品。
方法二、一步發(fā)酵法
菌株選育 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移接到斜面培養(yǎng)基上,30-32℃培養(yǎng)48h。斜面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1%,蛋白胨0.4%,酵母浸膏0.7%,牛肉浸膏1.4%,瓊脂2%,在pH7、120℃滅菌20min。
變異芽孢桿菌7171-9-1[斜面培養(yǎng)]→[30-32℃, 48h]菌種斜面
種子培養(yǎng)
一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葡萄糖2%,蛋白胨1%,酵母浸膏1%,玉米漿0.5%,尿素0.5%,氯化鈉0.25%。滅菌前pH 7,用1L三角瓶裝150ml培養(yǎng)基,115℃滅菌15min。每個三角瓶中接入白金耳環(huán)菌苔,在往復式搖床上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8h。
二級種子:培養(yǎng)基同一級種子,放大5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25L,接種量 3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12-15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,生長菌指標 A(650nm)=0.78,pH=6.4-6.6。
菌種斜面[搖床振蕩]→[pH7, 32℃±1℃, 18h]一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6.4-6.6, 32℃±1℃, 12-15h]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
發(fā)酵 50L不銹鋼標準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尿素0.4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硫酸銨1.5%,有機硅油0.05%。pH=7,接種量0.9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93h,攪拌速度320r/min,通風量1:0.5V/(V·min)。500L發(fā)酵罐,定容體積350L。培養(yǎng)基成分為淀粉水解糖10%,干酵母水解液1.5%,豆餅水解液0.5%,硫酸銨1.5%,硫酸鎂0.1%,氯化鉀0.2%,磷酸氫二鈉0.5%,碳酸鈣1%,有機硅油小于0.3%。pH=7,接種量7%,32℃±1℃培養(yǎng)75h,攪拌速度230r/min,通風量1:0.25V/(V·min)。
20000L 發(fā)酵罐,培養(yǎng)基同上,接種量2.5%, 35℃±5℃培養(yǎng)83h。
二級種子培養(yǎng)液[5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93h]發(fā)酵液[5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2℃±1℃, 75h]發(fā)酵液[20000L發(fā)酵罐]→[pH7, 35℃±1℃, 83h]發(fā)酵液
提取、吸附、洗脫 將發(fā)酵液30-40L 調(diào)pH=2.5-3,連同菌體通過2個串聯(lián)的3.5kg 732H樹脂柱吸附。用相當于樹脂總體積3倍的pH 3水洗1次,把兩柱分開,用pH 3水把肌苷洗脫下來,再經(jīng)769活性炭柱吸附肌苷,先用2-3倍體積的水洗滌,再用70-80℃水洗,70-80℃,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浸泡30min,最后用0.01mol/L氫氧化鈉溶液洗脫肌苷,收集洗脫液,真空濃縮,pH11或6放置,過濾,得粗品。
發(fā)酵液[732樹脂柱]→[pH2.5-3]吸附物[水]→[pH2.5-3]洗脫液[769活性炭柱]→吸附物[蒸餾水,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[氫氧化鈉]→[70-80℃]洗脫液[濃縮結晶]→[pH11或6]肌苷粗品
精制 將粗品配成5%-10%的溶液,加熱溶解,抽濾,冷卻,過濾,少量水洗,烘干,即得肌苷精制品。
肌苷粗品[蒸餾水]→[重結晶]肌苷成品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,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的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核苷酸、3’-核苷酸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
RNA的提取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~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~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~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;加熱至900c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~4℃靜置2~3d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值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~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用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%~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~5%。酵母細胞也可在6%、8%的鹽酸中浸提。
RNA水解 在30℃下將橘青霉菌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d,用90L的水抽提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酸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值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、尿苷酸0.18%和胞苷酸0.14%)。
核苷酸的分離 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的等電點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值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-0.05mo1/L I甲酸鈉和0.1 mol/L甲酸-0.1 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 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的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~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L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主要采用的發(fā)酵法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直接發(fā)酵法——一步法 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二步法 以60~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~32℃、Ph=5~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1核糖核酸(RNA)水解法
細胞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,而RNA水解可得4種核苷酸:腺苷酸、鳥苷酸、胞苷酸和尿苷酸。其中鳥苷酸和由腺苷酸轉化而來得肌苷酸是呈味物質。核苷酸有2’-、3’-和5’-核苷酸,其中只有5’-核苷酸即5’-鳥苷酸和5’-肌苷酸具有呈味性能。(1)RNA的提取。常以RNA含量較高的酵母(最為常用)和白地霉細胞(含RNA4%-11%)為原料,采用稀堿液抽提。將酵母干細胞用水配成5%-10%的懸浮液,加入氫氧化鈉使其質量分數(shù)達1%;在20℃下攪拌30-45min,再用6mol/L的鹽酸中和至PH=7.0,加熱至90℃時保溫10min,以殺滅霉菌,再冷卻至2-4℃靜置2-3天;取上層清液用6mol/L的鹽酸調(diào)PH至2.5(RNA等電點),在2-4℃靜置過夜;過濾得RNA,并容乙醇洗滌、干燥得RNA含量60-70%的產(chǎn)品,產(chǎn)率4%-5%酵母細胞也可在6%-8%的鹽酸中浸提。
(2)RNA水解。在30℃下將橘青霉素ThoM的紫外線變異株N-10-14用麩皮培養(yǎng)5天,用90L的水提取50kg的曲,得89L含有強力核算酶P1(5’-磷酸二酯酶)的抽提液;將400mL酶液加入10L0.8%的RNA溶液中,調(diào)PH為5.6,并在65℃下反應2h,得混合核苷酸(腺苷酸0.22%、鳥苷酸0.19%和胞苷酸0.14%)。
(3)核苷酸的分離。利用各種核苷酸具有不同等電的性質,用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來分離。將上述核苷酸混合液調(diào)PH至8,用國產(chǎn)717樹脂上柱吸附,再依次用0.02mol/L甲酸、0.15mol/L甲酸、0.01mol/L甲酸+和0.1mol/L甲酸+0.1mol/L甲酸鈉洗脫,分別得到胞苷酸、腺苷酸、尿苷酸和鳥苷酸。
(4)從腺苷酸制備肌苷酸鈉。在30℃下用麩皮培養(yǎng)米曲霉48h,加10倍水浸泡3h,得脫氨酶液;在腺苷酸液中加入10%的脫氨酶液,并在50-60℃和PH=6下反應3h;加熱至100℃以殺酶,過濾,取清液真空濃縮、結晶得產(chǎn)品肌苷酸二鈉。
2 發(fā)酵法生產(chǎn)5’-肌苷酸鈉
生產(chǎn)中采用的發(fā)酵法主要為葡萄糖直接發(fā)酵法,或葡萄糖家教生產(chǎn)肌苷,再磷酸化生成肌苷酸。
(1)直接生產(chǎn)發(fā)酵—— 一步法。以葡萄糖為碳源,異變株或產(chǎn)氨短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直接發(fā)酵生產(chǎn)肌苷酸。
(2)二步法。以60-70g/L的葡萄糖為碳源,以枯草芽孢桿菌為生產(chǎn)菌,在30-32℃、PH=5-7下發(fā)酵80h生產(chǎn)肌苷;肌苷再與磷酸三乙酯反應生成肌苷酸。
生產(chǎn)方法 ?由酵母所得核酸分解、分離而得。
淀粉糖化液(葡萄糖)經(jīng)直接發(fā)酵法制得肌苷酸,作選擇性羥基磷酸化,再精制中和成鈉鹽后結晶而得。
安全信息
危險品標志 ?T,Xi
危險類別碼 ?23/24/25-36/37/38
安全說明 ?22-26-36-45
WGK Germany ?3
RTECS號 NM7519500
質檢報告下載
免責聲明
- ?
- 本文為news原創(chuàng)作品,作者: news。歡迎轉載,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:http://www.idwj.cn/news/show-46739.html 。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未對其內(nèi)容進行核實,請讀者僅做參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、觸犯法律的內(nèi)容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立即刪除,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